北部地區-台北、桃園、新竹、苗栗

[桃園旅遊]2020桃園地景藝術節|中壢大崙、平鎮雙連坡雙展區~「構築城市」為主題/以「竹」為材料.28件藝術品/交通方式

2020桃園地景藝術節是每年秋天桃園旅遊的重點活動之一,活動日期於9月18日起日10月4日,每年的地點都不太相同,這回的地點有兩大展區,在中壢大崙、平鎮雙連坡舉辦,以「構築城市」為主題,以「竹」為材料,邀請51位本土及來自日本、印尼、緬甸等國內外藝術家,根據當地的自然與人文環境駐地創作,打造28組大型裝置藝術作品,相當值得前往欣賞,詳細附上實際作品照片與交通方式讓大家參考。

0

2020桃園地景藝術節/Taoyuan Land Art Festival
活動日期:2020年9月18日起日10月4日
【雙連坡展區】地址:桃園市平鎮區高雙路8巷
【大崙展區】大崙崇德宮地址:桃園市中壢區中正路四段26巷36號
官網:https://www.taoyuanlandart.com.tw/

_D9A2297

2020桃園地景藝術節交通方式

大眾運輸
【大崙展區】
►中壢火車站下車
1. 於中壢火車站前站「桃園客運公車總站」搭乘市區公車【132 中壢-中央大學】或於「中壢客運總站」搭乘市區公車【133 中壢-中央大學】。
2. 至「國立中央大學-國鼎圖書館站」下車,轉乘藍線C 國立中央大學-國鼎圖書館上車,至D 豫章湖 或 E 大崙崇德宮下車,即到大崙展區-豫章湖、大崙崇德宮。
►高鐵桃園站下車
1. 於高鐵桃園站,搭乘中壢客運市區公車【172 中央大學-高鐵桃園站】、桃園客運【173 中央大學-高鐵桃園站】。
2. 至「崎頂站」下車,步行至大崙展區-豫章湖;轉乘藍線D 豫章湖上車,至E 大崙崇德宮下車,即到大崙展區-大崙崇德宮。

【雙連坡展區】
►中壢火車站下車
1. 於中壢火車站前站「桃園客運公車總站」,搭乘市區公車【132 中壢-中央大學】或於「中壢客運總站」搭乘市區公車【133 中壢-中央大學】。
2. 至「國立中央大學-國鼎圖書館站」下車,即到雙連坡展區-國立中央大學;轉乘藍線C 國立中央大學-國鼎圖書館上車,至A 二營區機車停車場下車,步行可到雙連坡展區-雙連碉堡公園、石門大圳過嶺支渠休憩步道。
►高鐵桃園站下車
1. 於高鐵桃園站,搭乘中壢客運市區公車【172 中央大學-高鐵桃園站】、桃園客運【173 中央大學-高鐵桃園站】。
2. 至「國立中央大學-國鼎圖書館站」下車,即到雙連坡展區-國立中央大學;轉乘藍線C 國立中央大學-國鼎圖書館上車,至A 二營區機車停車場下車,步行可到雙連坡展區-雙連碉堡公園、石門大圳過嶺支渠休憩步道。

twL_catalog_map_20I04_pez4p6552m

自行開車
►北上
國道1號平鎮系統交流道(台66觀音方向)->台31->領航北路一段->文中三臨時停車場
►南下
國道2號大竹交流道(青埔方向)->領航北路四段->領航北路一段->文中三臨時停車場

►停車場
文中三臨時停車場 25.003437,121.201686
二營區機車停車場 24.953824,121.186817

_D9A2189

雙連坡展區

我是在開展前一天前往,所以還沒有接駁車可以搭,建議可以搭大眾交通工具或是騎機車前往,附近都設有機車停車場,雙連坡展區有七件作區。

_D9A2199

_D9A2190

每件作品旁邊都可以掃QR CODE,可以更瞭解作品的由來與發想,這次活動也特別推出桃園市民卡集章活動,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掃一下!

_D9A2192

1.記憶的光廊/徐暋盛

藝術家使用客家傳統竹編用品的編織方法及特有圖樣,以竹子為主要創作材料,織作數個竹編拱門參差排列,形成多層次的廊道空間。不僅以此勾起人們對客家生活的浪漫情懷,同時藉機打造屬於記憶的隧道,任民眾悠遊穿梭,增添樂趣與喜悅。

_D9A2194

《記憶的光廊》在白天陽光的照耀下,地面將隨著竹編的織紋輪廓以及日照的角度變換而呈現豐富的圖樣變化,塑造低頭即見光影映照於地面,抬頭便仰望藍天的悠然時光,希冀藉由本件作品與自然地景的互動效果,並呈現連綿接續與傳承的多重文化意象。

_D9A2195

2.WA(輪・環・和)/ちかけん

藝術家期待與臺灣民眾一起共創的《WA(輪・環・和)》作品,靈感來自於日文發音相同的三個漢字,意味著眾人發揮自己自身力量並試圖實現和諧的循環之輪。作品將運用竹雕的形式融入設置地點並作為光環境使用。直立式的設置方式呼應都市的景觀線變化,整體造型線條則帶有如自然之風一般的流動感。

通過點亮「竹燈」的創作活動,彷彿也亮起一盞盞蘊含心願的祈願之燈。打造出日常之中的非日常空間的同時,也串連起「人與人、人與故鄉、人與自然」的連結,從而為在地居民提供重新看待自身土地的契機,及照亮地方魅力與未來的可能性。

_D9A2202

石門大圳過嶺支渠休憩步道本身也是個適合散步健走的好地方,沿路都有樹蔭林立,微風吹來很舒服的環境。

_D9A2203

3.漣圈/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 X 桃園市平鎮區高連社區發展協會 X 桃園市平鎮區雙連里辦公處 X 桃園市平鎮區高雙里辦公處

_D9A2227

漣圈是由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師生與平鎮高連社區(雙連里、高雙里)居民共同創作,結合當地盛行的紡織業和竹編工藝特色,以居民日常的衣物及線材為編織材料、大小不同的圓為單元,桃園地景色彩為織帶,利用漣漪的同心圓,和星狀的編織手法連結而成。當我們行走在石門大圳過嶺步道時,視線被「漣圈」引導並看見隱藏於陂塘、水田和三合院的共生關係。透過「漣圈」的藝術共創,產生人與人的新連結,進一步連繫起人與這塊土地的記憶與想像。

_D9A2228

編織了一層又一層的網,還可以透過這樣的視野欣賞另一件作品,也是很妙的設計。

_D9A2208

4.高雙陂塘漣漪迷宮/李蕢至

_D9A2229

《高雙陂塘漣漪迷宮》是在稻田裡的自然雕塑,位於桃園市的農田區。美麗的稻田景象,勾起藝術家的童年回憶,水田裡的漣漪,伴隨著勞動者的耕作,慢慢蕩漾開來,成為藝術家最美麗的創作與生命養分。在田裡泛起的巨大漣漪雕塑作品,就像是農夫細心照料下,金黃飽滿成長的收成。藝術家以水為意象,成為其創作的思考觸媒與實踐,並結合迷宮的概念而成形。人類在面對自然時顯得渺小,在尋找出路的過程中,每個路徑與轉彎處也都是美麗的。我們的生命也是在不斷尋覓的過程中成長。

_D9A2212

大型的作品也是小朋友會喜歡的迷宮區域,來到這裡東繞西繞,要如何正確走出來呢?

_D9A2218

5.水 ‧ 源/劉哲安

_D9A2220

掬水,是生而為人的本能,雙手併攏或交疊出足以盛水之容器,將水捧起後可以飲用、清洗、澆灌…若說水是生命之源,掬水則是不可或缺的儀式。我們為生命而飲用;為潔淨而清洗;為作物而澆灌,澆灌出土地與人的連結,人與人的連結,交纏出各樣美麗的文化。本作品以掬水作為主要意象,一雙手從陂塘裡伸展掬水而出,如同大地之母的賜予,也象徵著人將水帶往陸地,此水孕育萬物滋養眾生,才使生命延續而生生不息,代表著我們都是水與土地的一份子。

_D9A2224

6.慢撥 曼波/陳勇昌

阿美族傳統社會中,竹、藤編織是男性的基本生活技能,同時成就了藝術家創作的基石,其運用竹片及竹管等不同形式的竹材,將其解構、重塑,模擬搭建出往日用於運輸、農忙等工作的竹筏意象,不僅營造出陂塘間的親水氛圍,作品呈現也在溫潤中帶趣味,傳遞生活美好的感受。

_D9A2242

雙連坡碉堡公園

從石門大圳過嶺支渠休憩步道步行至碉堡公園約需半小時左右,建議搭乘接駁車或是騎自行車前往。

_D9A2230

除了是地景藝術節之外,也是營區改建的公園區,有許多遊樂器材可以讓小朋友放風一下。

_D9A2231

還有退役的坦克車展出,軍事迷朋友應該也會很喜歡。

_D9A2232

10.聚會所/梭溫措

_D9A2233

緬甸建築師梭溫措所領軍的建築團體 Pounamu Bamboo Design & Construction,帶來自然取材之作品《聚會所》。
建築師結合緬甸傳統的榫接工藝,發揮竹材獨有的彎曲韌性,使用當代防腐技術延長竹建築的使用壽命,在《聚會所》中除看見具體的竹建築幾何線條外,亦感受緬甸人將物資利用最大化的表現,傳遞永續建築、友善社區的理念。

_D9A2235

11.穿梭之間/林暐翔 X 王榮鴻 X 劉晉安 X 蔡秀玲

_D9A2240

曾經緊張肅殺的軍事碉堡,在歷史更替後轉為遊玩休憩的親子公園。縫合新舊文化共融間,嘗試透過洞口的意象連結兩個時空,引領觀者一窺洞後歷史的痕跡。
透過抽象及具象穿插著感性與理性的線條與色塊,交織出流動而無限延伸的類似樹木年輪的無限迴圈,象徵著時空經過包容新舊文化交融後的持續地多元成長。
當我們試圖以一種近宣洩式的張力劃破出一道洞口時,時空也被轉譯成了一種流動的狀態,而身處在兩個時空交錯的觀者,也將再次促使這段歷史有更多想像與對話。

twL_catalog_map_20I04_9iqzcz8m4j

中央大學展區

在這區總共有八件作品,以中大路大門口進入後圖書館為中心,左右兩邊都有作品。

_D9A2263

12.天降雄鷹/埃凡.阿迪維拉

印尼籍藝術家Effan ADHIWIRA 的創作發想來自印尼國徽上的迦樓羅鳥(爪哇鷹),與其鳥爪綬帶上之格言銘飾「Bhinneka Tunggal Ika」,意為「異中有同」。這也提醒著身處於多元文化、族群及宗教的臺灣社會裡,相互包容和適應,不僅是一種必須,也是構築城市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關懷。

作品以竹材廓型,外型極富結構感且契合本次地景藝術節之命題,展現出傳統與現代的兼容並蓄。而展翅的造型除呼應桃園作為航空城的核心定位外,同時也象徵將觀者聚集於桃園這座城市的團結之翼下,共築和平共榮的美好理想。

_D9A2260

13.質數變異的獨白/張守端

外觀設計
1. 方形幾何體透過角度轉換產生變異,形塑有機型態之茶屋實體。
2. 運用竹材素料及類工匠技術,營造與大自然結合樣式。
3. 引樹屋概念,將茶屋架高於竹構上,以既純粹又露骨的方式,傳達趣味性及隨風搖曳的優雅閒適,使茶屋成為舒暢的心情空間。

_D9A2267

14.繫/李柏均

以流動的空間型態表現出傳統竹編工藝之美,將過去的技藝連「繫」代表未來的數位空間。透過自由曲面編織創造出不同疏密紋理,呈現內外、上下彼此聯繫、對話、流動的空間。

結構上經緯竹片交編所維繫出的強韌曲面以四組直立柱支撐,並且可拆解為不同區塊各別加工組裝,以精準且經濟的方式施工,為2020桃園地景藝術節帶來將臺灣工藝精神與現代連「繫」的竹構作品。

_D9A2256

15.竹行動展覽館/原型結構工程顧問有限公司|陳冠帆 X 吳鈺嫻

_D9A2257

竹中空有結,使其輕巧又具有良好韌性,是優良的耐震結構材,適合發展可伸縮、易收納的構造系統。以竹構築容易移動的展覽館,具現竹材靈活與創新的潛力。作品透過兩種收合結構:以管狀竹構收合圍塑空間;以傘狀收合做為雨遮,組合成新的結構。竹子具有良好的固碳能力,是臺灣人既熟悉,卻又已然陌生的材料,透過竹的多元應用,期待增加人們對永續材料的認識與現代生活想像,喚起居住在竹圍三合院的農村記憶,進而翻轉舊印象、激發國產竹材新應用。

_D9A2249

16.羽翼之下/許郁楨

_D9A2252

棲息在《羽翼之下》的庇護空間,放鬆品茶、感受涼風吹拂與自然光灑落。 這件作品充分發揮了竹的材質特性,運用自然的彈性形成屋頂流暢的弧度線條,其上披覆的煙燻竹片賦予溫暖的色澤,層層堆疊與細竹枝呈現出羽翼的層次感,遠觀猶如棲身草地的雁。在整體構造上,竹管以縱橫的方式排列並於頂部交疊至雙層來達成作品的尺度規格,竹管交叉處用傳統包管技法輔以綁繩來增加穩固性,並採用新式的金屬關節連接主結構與鋼構底版,強化結構安全與耐用度。半開放式的茶席空間讓空氣自然地在內部流動,請安心地卸下所有精神裝備,自在享受茶香。

_D9A2245

18.風和日麗/曾志偉

創作概念以微風不斷緩慢吹來為意象,運用「莫比烏斯帶」創造出一個不斷循環的迴圈。
沿著莫比烏斯帶並排陣列桂竹,以黑色仿麻繩捆緊固定,結構沿曲面延伸,支撐起每一支竹子中心點連接而成的正圓鐵圈。
從外面開放的場域進入到完全不同的氛圍裡,遊走或停留於竹亭所圍塑的空間中,把人帶入一種迷幻而忘記時空的狀態,永遠停留於風和日麗的日子裡。

_D9A2259

一旁還有藝術品正在搭建中,但作品大致上都已完成,不知道是不是校園內其他的作品展示。

_D9A2275

19.浮。竹/許倍銜 X 葉彥伯 X 謝明皓 X 林郁婷 X 曾慶芸 X 陳怡文

創作的概念是「漂浮的竹林」。以竹子做為主要的材料,作品中的竹管互相不接觸且脫離地面,希望營造出一個輕盈漂浮的意境,彷彿一片騰空而起的竹林。以 “Tensegrity” (張拉共構)做為此竹構築作品中單元的基本結構,單元彼此串聯,構成概念中的漂浮竹林。重量讓懸挑固定的作品上半部形成一個自然的曲線,單元之間允許些許的角度改變,而提供了作品上半部整體形變的空間。在自然風或人造動力的牽引之下,展現出徐緩的動態。埋藏在竹管中的動態燈光,讓作品在夜間呈現出不同於日間的表情。

twL_catalog_map_20I04_i62tm2566s

大崙展區

這區是以大崙崇德宮與豫章湖為主,從雙連坡展區建議搭乘接駁車,步行距離有段路喔!

_D9A2302

20.豫章之家/王文志

_D9A2308

《豫章之家》象徵「水文化」背後凝聚的歸屬感,「安居樂業」及「蒙受恩典」的幸褔受惠!
藝術家王文志長期以竹材為重要創作媒材。竹材的氣味、觸感、承載等特性,深藏於常民生活中。透過多層次的線條編織,讓白晝陽光、夜間月光,以垂灑的姿態洋溢空間的《豫章之家》,在視覺、情感、時空的各種凝聚力表現,對應於「歷史記憶召喚」和「公眾連結的美學觀點」。觀眾們在自然場域中互動感受、交流,這些自然相遇的點滴故事,在洋灑的光影下揮舞閃爍,誘發起人們珍藏內心的無限動人回憶!

_D9A2299

連續4屆成為日本「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受邀參展的台灣藝術家王文志,今年創作「豫章之家」,也是我推薦必看的藝術品,原本就擅長以竹來製作藝術品,大型的設計看了真的很震撼。

_D9A2310

_D9A2319

_D9A2313_D9A2316

和豫章湖相呼應,可以透過竹片的光線之間欣賞藍天與湖水,光線的照耀之下,超美!

_D9A2289

_D9A2283

大崙崇德宮

我是以大崙崇德宮為出發點開始逛起,在這裡也有兩件作品展出,可以順道入廟參拜保平安。

24.Soga Monster 2/周學涵 X 大橋頭藝術工作室

如何以外地人的藝術創作,打開在地對於人與土地的想像?大崙崇德宮為大崙聚落中心,巷弄間亦有大大小小的祠堂宮廟。此地住民族群多元,似乎潛在地透過信仰串聯起這個社會網絡。「若宮廟符碼中的『仁獸』並非虛構,是真實存在於大崙—時而隱匿、時而馳騁、時而漫步、時而長嘯—會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事」。從觀察與採集開始,藝術家收集在地素材進行分類與整理,實驗與確立「構築這些物件的技術」。最終,以仁獸作為載體承載地方的「物與技術」,構成符合空間的特殊物件,創造情境和語境,好似信仰意念延伸的具現,虛實交錯地馳騁在大崙鄉間。

_D9A2291

22.微型聆聽溫室/陳宣誠+陳羿君 × 共感地景創作

_D9A2292

建築作為和生態環境密不可分的學問,地景中隱性透露著的訊息卻不被細細覺察和傳遞。生態系統中有許多資訊以各種難以被人體感知的方式在相互溝通及傳遞,包括生物體和建築體之間的連結。試圖以空間的構築作為一種鑽探行動,探索地景中被忽略的資訊(地質、水文、植物、地表質感⋯⋯等),重新思考建築、植物和生態系統之間的連結和運作狀態。

_D9A2293
《微型聆聽溫室》,從植物微觀世界的小尺度討論,到建築和植物之間,建築作為一個人造生態系統的大尺度研究,另一方面也配合聲學藝術家與植物生態專家工作坊的進行,探究平時被隱藏的生物訊息。

_D9A2284

26.土地是何人/梁廷毓

內厝里、芝芭里一帶在古地圖上標註為平埔族「之八社」(Jhi-Ba-Li Sha),是凱達格蘭的部落所在,但今日那一群先民何在?是在清代漢人拓墾過程中消失的嗎?透過自身對於文化研究與歷史學、田野調查的經驗,藉由這次機會重新思考家鄉的人與土地、歷史的隱微關係。
鋤頭作為開墾土地的主要器具,與拓墾史有密切關係,結合旗子轉化「墾地」、「插旗」和「劃界」的開墾意象。鋤頭尺寸被放大,旗子以客家花布繡上經田野訪查而來、半虛構出的平埔族群記憶。飄在風中那若有似無的過去,同時也是遙想原住民讓出土地給漢民的信物。

_D9A2286

27.滴入看不見的河/康雅筑 X 桃園市中壢區大崙國民小學 X 桃園市立大崙國民中學

滴入看不見的河是由藝術家康雅筑與中壢區大崙國小及大崙國中的師生,透過5場藝術工作坊共同創作而成。其中以附近紡織工廠角料及學生舊衣作為編織的材料,纏繞出一顆顆彩色水滴。在這些看似浪漫色彩與造型的水滴,也隱喻著工業廢水汙染的問題,更呼應著「看得見」與「看不見」的河川,亦提點環境保護與資源再利用的可能性。

_D9A2307

以上為2020桃園地景藝術節的作品展示,展出時間不長,大家要把握展出時間喔!

桃園旅遊景點套票優惠:

[table id=KLOOKTAIWAN /]

延伸閱讀

留下一個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Blogimove部落格搬家技術服務